来源:厦门经贸信息网
福建,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今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借海丝东风,发挥面向台湾、东盟前沿的区位优势,着力开拓发展空间,与世界联系更紧密。
近年来,福建通过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国际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境外经贸合作重点园区建设、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文化旅游品牌塑造、扩大国际朋友圈等七大标志性工程,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促进海丝核心区建设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
经贸合作,搭建前沿平台
去年底,福建建工旗下中国武夷下属肯尼亚建材家装卖场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业。
在这个东非最大的建材家装“一站式”购物平台上,来自中国、肯尼亚、印度、德国、伊朗等全球各地的优质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得以更便捷地进入非洲市场。
福建建工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丘亮新介绍,作为福建“走出去”企业的龙头代表,中国武夷以地产、基础建设为主业,已深耕非洲市场20年。2017年12月,中武(福建)跨境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旨在促进非洲信息化发展。
由单纯的承包商转型为投资者,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郭策称赞,这是中资企业在肯尼亚的典型发展路径。
借海丝之势,经贸合作平台越搭越大。“5·18”海交会经中央批准正式更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9·8”投洽会、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中国·福建周”等活动持续举办。
对外投资稳步推进。2018年全省备案对外投资项目19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5.2亿美元,同比增长57%。以宁德时代投资2.4亿欧元在德国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为代表,一批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
双向贸易持续拓展。通过实施“百展万企”和“福建品牌海丝行”行动计划,福建优势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借助进口博览会的平台,我省主动扩大进口。2018年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3946.2亿元,同比增长10.68%。
海洋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全省远洋渔业企业达30家,外派远洋渔船603艘,建立9个境外远洋渔业基地,境外海水养殖面积超20万亩,远洋渔业和境外水产养殖综合实力全国一流。